"五妙共品"指與峨眉山佛教密切相關的五種世俗文化。經過長期思索,永壽法師認為:在新的歷史機遇面前,峨眉山佛教的發展應根據地緣文化特點和信仰特征,以普賢文化為核心,發展"五妙共品",踐行"人間佛教"。"五妙共品","妙"為善巧、巧妙、方便之意,是佛教接引眾生之方便法門,"五妙"即以上所列的五種世俗文化,這五種文化伴隨著峨眉山佛教的發展而發展,與峨眉山佛教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也是千百年來峨眉山佛教應機化俗的重要手段,如峨眉武術在南北朝以后就成為了佛教徒調心修禪的一個重要手段,也是世人陶冶情操、令入佛智的一個方便之門。五種世俗文化是峨眉山佛教徒在千百年中逐步形成的,體現了普賢菩薩精神。
峨眉梵唄
峨眉茶道
峨眉武術
峨眉素齋
峨眉詩畫
勝旭老和尚(1917~2015)
勝旭老和尚生于1917年,四川廣漢人。1925年發心在峨眉山初殿出家,1936年于成都昭覺寺受具足戒并住堂學習。1947年,師主持中江縣地藏寺,1956年來峨眉山,1959年在中國佛學院學習,1960
傳心老和尚
傳心老和尚1927年生于四川遂寧,1944年發心在峨眉山牛心寺禮上源下照上人剃度出家。1945年,師在成都近慈寺受具足戒并住堂。師于1981年到峨眉山常住至今。
師愛國愛教,信仰純正;知曉梵唄
惟清老和尚
惟清老和尚生于1920年,四川眉山人。1940年在眉山尚義鎮觀音堂禮上宏下霖上人剃度出家,1943年于新都寶光寺受具足戒并住堂,1946年在成都蓮花院親近上昌下圓上人就學, 1949年在眉山多悅鄉五圣
果正老和尚
果正老和尚生于1923年,四川省峨眉人,1936年發心在峨眉山仙峰寺禮上圣下康上人剃度出家。1949年于寶光寺禮上妙下能上人受具足戒,后調至位于高橋的靈巖寺常住?!拔幕蟾锩逼陂g,師被迫離開寺院回到
神水通楚
峨眉山神水閣前,有一水池,一股清泉從石縫中流出。這股清泉,傳說是軒轅黃帝問道峨眉山時,特地從東海龍宮引來的瑤池玉液,稱“玉液泉”。
峨眉《四女圖》的傳說
峨眉山在四川峨眉山市(市因山而名)境內,它是大峨山、二峨山、三峨山的總稱。作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被列人《世界文化·自然遺產名錄》的峨眉山,是指大峨山,屬邛崍山脈南段。當人們仰望雄峻巍峨的峨眉山時,往往
杜鵑花的傳說
相傳,很久以前,有位云游和尚來峨眉山拜佛。他進寺廟后,只是叩拜,連香也不燒一柱,更不用說捐功德錢了。他上山以后,每座寺廟都要住上一兩天,臨走連感謝也不說一句。
天門石與枯葉蝶
相傳女蝸氏煉石補天的時候,有一塊石頭從爐里滾了出來。那石頭從天上往下掉,一直落到峨眉山上。從此,峨眉山就有了一塊又高又大的石頭,直插天穹。
主辦單位:峨眉山佛教協會|地址:四川省峨眉山市大佛禪院|郵編:614200
峨眉山佛教協會電話:0833-5590995
川公網安備 51118102000121號
|
蜀ICP備07002121號-1
您是本站第11319539 位瀏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