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峨眉山佛教網 > 道場攬勝 > 名山古德
明•妙峰和尚
妙峰和尚,名福登,山西平陽人,俗姓續,七歲時父母去世,為人放羊,12歲出家,拜郡東文昌閣朗公為師,受具戒。山陰王修中條山棲巖蘭若,妙峰和尚往閉關三年。后遍游名山,至南京大報恩寺,聽無極法師講“華嚴懸談”,憨山和尚為副講。師討一凈頭單,在此養病聽經。此后,師復回中條山深處結茅靜修,辟谷三年,大有所悟。山陰王又令往北京請藏經,于京師遇憨山和尚,同往五臺,住北臺下龍門妙德庵。明神宗朱翊鈞之母慈圣太后賜金紙,各刺血寫《華嚴經》一部,乃名滿帝都。師以“大名之下,不可久居”,隱遁蘆芽山建庵居住,太后派人訪得,敕送《大藏經》至云南雞足山。
事畢,妙峰和尚到峨眉山朝拜,發愿鑄三大士滲金像,并造銅殿供奉?;鼐兔?,杖錫謁潞安沈王,王捐金數千。遇大司馬王公節鎮來蜀,乃與稅監丘公慷慨解囊,并派人協助購銅鑄造。太后得悉后,又派中使賜金資助。殿成運至峨眉山組裝于絕頂攝身巖畔。并建圣壽永延寺(又名華藏寺),興工于萬歷壬寅春,成于癸卯秋(1603年)。后毀于火,王毓宗《大峨山永明華藏寺新建銅殿記》銅碑現尚存。萬歷四十二年(1614年),明神宗朱翊鈞賜《大藏經》,有“敕諭四川峨眉山萬福金殿敕建護國圣壽永延寺住持僧人福登及僧眾人等”的敕書一道。
此后,妙峰和尚又往荊州鑄滲金銅殿二,一送南海普陀,普陀僧人以金殿名聲太大,恐被海盜搶劫,拒不敢受,因送寶華山供奉,并懇敕修,使該寺得以中興。一送五臺山顯通寺供奉。又應晉王之請修山西省城大塔寺殿宇。完工后,又修會城橋,工未竣而圓寂,世壽73歲。
師一生建大道場十余處,逝前神宗敕封妙峰和尚為“真正佛子”。